凯风自南添暖意
汉江中院干警朱凯战“疫”侧记
凯风自来,除疫驱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汉江中院党组和党员干警迅速响应党中央号召,有组织、成体系下沉到仙桃、武汉等地村居社区,全力以赴鏖战疫情,在抗“疫”一线,高擎起一面面鲜红的党旗。
朱凯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他已经在岗位上连续苦干了一个多月。一辆电瓶车早出晚归,每天十多个小时超强脑力燃烧,一篇篇接地气、暖人心的官微头条如期而至,记录下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汉江中院办公室宣传干部朱凯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着战“疫”力量。
宣传阵地也是战'疫'前线
因为家在仙桃,“近水楼台先得月”,朱凯是汉江中院第一批受领抗“疫”任务的党员干警之一。“信息收集要跑在决策部署前面,新闻宣传要跟上防疫斗争形势”,这是领导对朱凯提出的工作要求。看似普普通通的两句话,要做好却不容易。
在汉江中院组建的三个党员进社区微信工作群中,每天都会弹出成百上千条实时消息。这些消息有的记录着各值守点的防控工作动态,有的讲述着值守干警的感触和心声,既有重要的基础数据,也有鲜活的战“疫”实况,需要及时收集、整理,以便防疫指挥领导小组准确研判一线形势,分类精准施策。平日里喊着“佛系养生”的朱凯,现在对手机多了一分依赖。每当值守的干警交班时,朱凯总要抽出时间到微信工作群里瞅一瞅,迅速扫描抓取重要信息和数据,等到大晚上当天的最后一班岗换下来,再将一条条零散的信息和数据梳理编辑成工作简报。“‘学习强国’的时间越来越紧张了,积分都掉了好几名了”,朱凯感慨到。
如果说信息的收集整理是朱凯的“第一产业”,那么新闻通讯的采编就是他的“第二产业”。在政治部副主任、“资深笔杆子”吴涛的指导和支持下,朱凯带着几名宣传骨干,组成抗疫宣传小分队,全身心投入到文字创作中。每天雷打不动4篇原创文章,把一幕幕动人的抗“疫”瞬间搬上网络,如春风般温暖人心,如号角般催人奋进,受到一线战“疫”干警和群众的广泛关注。
单位的微信公众号更加热闹红火了,朱凯的老朋友们却生出了疑惑。“哪个‘大白’是你啊?”“怎么没见你上战场?”最近时不时有外地的朋友问朱凯。他们或许不理解宣传阵地也是战“疫”前线。让更多的群众看到党员干部在行动而少一分忧虑,让千千万万“逆行者”看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多一份坚定,这是朱凯们的“以退为进”。
每名英勇战‘疫’的战友都是英雄
战“疫”打响以来,汉江两级法院先后有389名党员干警下沉一线参与防控工作,广泛分布在省内、省外83个社区村组和交通管制路口。他们有的是刚刚入职的90后,有的是临近退休的老同志;有的一家数口齐上阵,有的卷起铺盖住帐篷。他们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是家里的一片天,也是革命的一块砖,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朱凯认为,每名英勇战“疫”的战友都是英雄。为了他们的这份勇敢不因时间流逝而褪色,朱凯积极与领导沟通,策划了“全员战‘疫’实录”、“值守点风采”、“最美汉江人”三个写作主题,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记录和讲述汉江法院人的战“疫”事迹。
《报名理发,“托尼老师”已就位》,2月26日,《人民法院报》刊发了汉江中院搭建临时理发室,为战疫干警理发的故事。这是朱凯在工作中发掘出的新闻故事,因为比较新颖,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官微、湖北高院官微及腾讯网等媒体转发。
搜肠刮肚不觉苦,加班加点不觉累。在朱凯的努力下,先后有6个值守点、15名战“疫”干警登上汉江中院微信公众号,总计发布各类通讯、信息76篇。一幅亮丽的战“疫”群英像逐步绘就。下沉一线的院党组、“拼命三郎”郭晓方、“敢”战“疫”线的刘含敢、“丽行而上”的王丽、“Tony老师”等集体和个人的抗“疫”事迹,受到新华网、人民法院报、最高法院官方微信等媒体宣传报道,点击阅读量节节攀升。
疫情不退,战鼓不息。这些天,疫情防控进入胶着对垒的关键阶段,一个多月没有下火线的“战士”们普遍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大家都在咬牙坚持。朱凯知道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着许多暖心的故事等待着他去发掘。
一名准爸爸的亏欠和希望
文字的创作总是和现实的生活紧密相连。朱凯在宣传方面的过硬本领,得益于他丰富的工作经历。大学毕业12年,朱凯先后在国企工作三年,在沙洋地区检察院工作七年。进入汉江中院后,朱凯继续保持思进好学的良好习惯,一鼓作气拿下法律硕士学位。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让大家对工作中的朱凯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过因为一向低调,许多同事可能并不知道,今年35岁的朱凯就要“升级”了。
朱凯的妻子怀孕已逾八个月。虽然没有上前线,她却时刻关注着疫情发展,并将这份牵挂化成对朱凯的支持和鼓励。一个人在家的她,自信而又乐观地说:“我能照顾好自己。”话虽如此,但到底是快要临盆的准妈妈,生活上有很多不便。有时候,朱凯工作太忙不能及时回家做饭,她就只能自己动手,煮一碗面条先对付一下。
前段时间,因为赶稿子,朱凯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好几次回家,都不小心将妻子“吵醒”。这让朱凯愈发心生愧疚。孕检也没时间去、母婴用品也买不到、营养也不知道跟不跟得上,这些都是朱凯心中的“疙瘩”。
“这些天,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小区住了这么多人。一栋栋高楼,密密麻麻的灯火,数都数不过来。还有小孩子哭闹的声音。真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每一个小孩子都能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尽情地笑语欢歌。”习惯于替他人讲故事的朱凯,也忍不住向同事述说起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