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官风采 > 法官手记

痴情不改,只为和谐安宁法治梦

——记天门法院退休法官张柏平

时间: 2013-08-08 17:19

   

在天门法院黄潭法庭,人们经常见到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不停地忙进忙出——接待当事人、调解纠纷、布置法庭、打扫卫生、整枝除草,不管是分内还是分外的事情,他都做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他就是天门法院的退休法官张柏平。年近古稀的张柏平,本来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野渡闲钓,挥剑起舞,含饴弄孙之乐,安度晚年的,但是,为了他一生热爱的司法事业,为了社会的和谐安宁,他一直在默默奉献。

昨天,他走过光荣的岁月

张柏平出生于1945年,从1964年到1982年,张柏平从军18年,是一个优秀的铁道兵,常年转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筑路,架桥,抗灾,抢险,从来没有退缩,每次都出色完成任务。他参加过抗美援越战斗,艰苦作战整整5载,多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他多次受到部队的记功和嘉奖。

1982年退伍后,他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在天门市人民法院岳口法庭工作23年。工作期间,他二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审判、执行工作上。以前法庭人员更少,每个法庭只有三个人,通讯、交通条件也很差,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和同志们一道,整天忙于案件审理执行、矛盾调解、查找当事人、法律文书送达,经常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穿行在田间地头,忙到天黑了才回家吃饭。二十多年中,他没有请过一次假,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柏平多次受到省、市和本院的记功和奖励。

今天,他仍然不懈地追求

2012年6月,张柏平已经退休7年,天门法院黄潭法庭因管辖范围大,案件多,法庭工作人员不够,邀请张柏平帮忙工作,经天门法院批准,张柏平被返聘到黄潭法庭,负责接待工作。

黄潭法庭负责黄潭、渔薪、石河、佛子山镇四个乡镇的案件受理,管辖范围较大,来访人员特别多,但是法庭以前连司机一共只有4名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常常由于法官外出办案,一些当事人到法庭找不到人而发牢骚。张柏平深知,接待工作是法院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窗口,也是化解矛盾、法制宣传的重要平台。张柏平怀着对司法工作二十多年的难以割舍的感情,老当益壮,工作激情丝毫不减当年。他对待每一位到法庭办事的人都如家人般,积极主动地为当事人解释法律法规,耐心细致地做诉前调解工作。仅一年的时间,张柏平就接待到法庭诉讼、咨询、办事的群众300多人人,诉前化解纠纷34件。

2012年8月,一对夫妇为家庭琐事闹矛盾,到法庭要求离婚,情绪很激动,互相指责拉扯。张柏平耐心地接待了他们。张柏平通过谈话了解到,这对夫妇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只有11岁,读小学四年级。张柏平向他们分析离婚对家庭、子女的危害,并用自己以前办理的案例教育他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打消了离婚的念头,心平气和地双双回家。后来,这对夫妻日子越过越红火,逢人就说:“要不是张法官,我们没有今天”。还有一次,一对在外地打工的夫千里迢迢回家来办理离婚,原因是因为家庭琐事造成,双方情绪十分对立,女方在法庭以死相拼,声称用剪刀要杀死男方然后自杀。张柏平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受伤的危险,当场夺下剪刀,然后和双方分别谈心调解。在好不容易使双方情绪冷静之后,张柏平用自己收藏的宣传传统道德文化的光碟对他们进行教育启发,又利用他们的儿子作为感情纽带进行感化调解,最终使双方平息了怨恨,回家平平静静地过日子一直到现在。2013年5月,在一次开庭前,两方当事人在法庭等待开庭时,因言语不合发生争吵,双方多人扭成一团,张柏平冒着被误伤的危险,拼命拉开双方,避免了严重的后果,使庭审正常进行。

除了做好接待工作以外,张柏平还利用接待当事人的机会向当事人进行法律宣传,还积极配合审判人员做好调解息诉工作。在业余时间,张柏平在驻地周围宣传法律知识,告诉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热情调解邻里纠纷,获得周围群众的好评。张柏平还经常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他多次到天门市福利院义务为老人服务,受到老人的赞扬。他积极参与省、市精神文明办主办的“湖北省天门市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为天门古文化教育建筑群提出的提案,受到天门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明天,他永远追求梦想

张柏平将法庭看做是自己的家,人扎根在法庭,心里时刻想着法庭,工作不分份内份外。接待来人、调解矛盾、安全保卫、环境卫生,他总是找事做,任劳任怨,不记得失。我们在采访张柏平时,问到什么是支持他一直保持旺盛工作激情的精神力量,他说,我常常问自己,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用一辈子的经历和思考得出的答案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不断地奉献,为社会多尽一份力量。我做了一辈子法庭工作,对司法工作,我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缘,对有困难求助法院的当事人,我不忍心看到他们受到侵害和损失,我觉得为群众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作出一份贡献,是我们法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我只是一颗很小的螺丝钉,要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中国梦,要靠几辈子的人的努力和付出。

张柏平老人的无私奉献,他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对司法工作不舍追求,使我们心怀深深的敬意,正是无数像他这样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数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使我们的国家一步一步实现法治、强盛、和谐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