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汉江法韵·阅见成长丨品读《长江文明》

时间: 2023-04-06 10:43 来源: 潜江法院

阅读,是一道文化风景,更是孕育一方水土的精神基座。汉江中院积极响应省法院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推进“书香法院”建设的号召,以“学习二十大,书香润初心”为主题,组织两级法院青年干警围绕本职工作、学习生活畅谈读书感悟,分享人生感触。


“汉江法韵”读书分享会

2.jpg

推荐人:朱立

潜江法院行政庭法官

推荐书籍:

1.png

《长江文明》

 

品读《长江文明》

朱立

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滋养了潜江2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形成了长江文化的重要分支——独特的荆楚文化。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冯天瑜等人撰写的《长江文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融合了地理、历史、人文等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立体化地写出了长江文明,简明、易读、内容丰富,是史学名家面向大众推出的文化读本,一书通晓长江文明分支及内核。

《长江文明》纵览古今,对长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在自然长江的认知里,我们知晓了长江的诞生,长江的源头,长江水系的分布。经过几亿年的地质变化,长江自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蜿蜒东下,流经8省3市1区,一路横穿中华大地中部,汇纳众水,奔流入海。雅砻江、嘉陵江、湘江、汉江等八大支流,形成了干流的左膀右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面积达二万平方千米的湖泊,就像镶嵌在长江流域的一颗颗明珠,晶莹璀璨。我们对长江生态状况的考察从未间断,从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考察仪器装备的改进,对长江的认识还在不断加深。在文明长江的演进中,长江流经的地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具有独特地域风情的羌藏文化、滇黔文化与巴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底蕴厚重,精致典雅的赣皖文化和吴越文化。对比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等大河文明,长江文明更凸显了其独特魅力,它深远而又厚重,含蓄而又热烈,闪耀着自信的光芒,最终融合汇入伟大的中华文明,并且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读完此书,我感慨颇深,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更加充分认识到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意义。读完《长江文明》,我深刻认识到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动脉、黄金水道、生态资源宝库和文化摇篮。在第一章自然长江里有段话我记忆特别深刻,“长江流域拥有400余种鱼类,淡水鱼类居全国各水系之首,其中156种为长江特有鱼类,如中华鲟、白鲟等,有权威论文称长江白鲟已灭绝”。过度的开发和索取,让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挑战。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了规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长江儿女心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也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前进的方向。长江大保护对于维护区域和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审判实践中践行长江大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各级法院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从司法领域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本书介绍中央政府在决定综合利用长江时,开展了长江全流域的综合利用规划工作。为避免各自为政,制定了“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的规划方针。该方针对我们如何从司法领域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有所启迪。在首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上,即强调要构建长江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机制,强化全流域系统保护机制。对于我自身而言,作为行政审判庭的一名审判员,在做好自身审判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行政审判的延伸工作。立足行政审判职能,加强与环保等各部门的沟通,针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协同行政机关从源头上防止破坏环境资源行为的发生。另外,严格落实本院关于生态环境审判的工作要求,推进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积极开展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去年,我庭在本院汉江生态环境审判庭和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开庭审理2起涉环境资源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邀请当地村干部、村民旁听了庭审,并且参观了法治长廊、普法宣传栏,提高公众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最后,环境资源审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审理难度大,我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环境法等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审判技能,满足专业化环资审判的司法需求。

在审判工作中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读《长江文明》,让我认识到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是因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优势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基因,依旧流贯在我们身上,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性格和行为。因此,我们审判员要做好审判工作,不仅需要坚定法治信仰、精通法律,也要明民风民俗之理,知晓调和判定之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这样才能善解心结,定分止争,将公平正义送到群众心里,努力彰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