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学园地 > 法院文化

青年说丨廖蕾:在现实的喧嚣中,聆听历史的呐喊
——《南京照相馆》观影有感

时间: 2025-08-26 09:14 来源: 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

作为一个历史影片爱好者,七月底得知《南京照相馆》上映,我的心却沉甸甸的。那段屈辱的过去,像一道不敢触碰的伤疤,我习惯了看英雄硬刚敌人的爽利,对这种过于真实的题材,我本能地畏惧——我的心太怕疼了。

然而,越是逃避,脑海里的呐喊声却越发清晰洪亮。终于,我动摇了,约上朋友,鼓起勇气走进了影院。备好香甜的爆米花和可口的饮料,本想以此冲淡那份沉重。没想到,观众比预想中多得多,许多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前来,大的十几岁,小的不过五六岁。前排几个孩子正叽叽喳喳嬉闹,我和朋友相视苦笑:不妙,这趟沉浸式体验怕是要泡汤了。

灯光暗下,电影开场。出乎意料,满场观众瞬间肃静。银幕上的故事缓缓展开,随着情节的推动,我的心中充斥着压抑、愤怒、悲伤,整个影厅里,仿佛只剩下自己心碎的声音和四周隐约传来的抽泣声。两个小时的煎熬与震撼,当字幕升起,我像被灌满了铅,沉重得无法起身。

就在这时,前排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带着哭腔问:“妈妈,这是真的吗?真的发生过吗?” 他的妈妈停下脚步,蹲下身,认真地回答:“是真的,孩子。这是根据真实发生的事拍的电影。真相……比电影里展现的还要残酷得多。” 小男孩垂下眼睛沉默了片刻,再抬头时,眼神里有了不一样的东西:“妈妈,我长大了要当军人!打鬼子!”

你看,这就是电影的力量。它能在一个孩子心中种下保家卫国的种子。可网上竟有些声音在抵制它,指责影片“过于血腥”、“煽动仇恨”、“破坏友好和平”,甚至有人开始遗忘历史,质疑先辈们承受的苦难。

请记住:我们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我们只是那个血色时代被先烈们以生命护佑下来的幸存者的后代。我们没有任何资格替那些舍身卫国的英魂去原谅谁!更何况,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罪犯,至今仍未道歉,何谈原谅?他们的善恶观只取决于利益——狼,何时反省过自己吃羊?狼,只怕猎枪!

铭记历史,绝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避免悲剧重演,共同推动构建一个和平、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

我们欣慰地看到,《南京照相馆》近期能够在加拿大多地上映。多伦多市民约翰.雷诺兹观影后震惊不已,坦言首次了解到这段残酷的历史,感慨历史真相曾被隐瞒。是啊,比遗忘更可怕的,是有人刻意地、选择性地抹杀历史!世人皆知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却鲜有人知,在那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我们有3500万同胞惨遭虐杀!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淫掠,禽兽不如,罪行罄竹难书!那时的中国,处处是南京,哀鸿遍野!

为了抗击侵略者,我们浴血奋战了十四年。而日本对中国的觊觎和渗透,早在1872年就记录有大规模的渗透活动,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已整整研究了59年!日本在上海开设的“乐善堂”,就是其早期披着“交流”外衣的间谍机构,他们打着交流的旗号,披着友善的外衣,大量收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交通等情报,同时不惜投入重金拉拢扶持军阀、激化民族矛盾。张纯如先生警示我们:忘记南京大屠杀,比大屠杀本身更可怕。当我们开始遗忘,危险便已悄然临近。

今天,无形的战场同样凶险。某些势力正以更隐蔽的方式——通过文化、艺术、舆论——向我们投下意识形态的“原子弹”。身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心一意跟党走,才能抵御外敌,不负人民,不负韶华!

电影《南京照相馆》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经历了什么,《731》让世界看清日本干了什么,《东极岛》则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如何保卫家园。历史的启迪与教训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只要这些电影还在上映,只要还有人愿意走进影院,那段浸透血泪的历史,就永远不会沉没于喧嚣的尘埃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