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自我,实干兴邦
——读《中国梦》有感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这么说道:“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这句简洁的话语,却警醒了无数个像我一样的中华儿女。近段时间,我有幸阅读了刘明福先生著作的《中国梦》一书,感触颇多,启发颇深,并对中国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该书集学术研究、现实政治、舆论焦点于一身,融理性分析、民族豪情、忧患意识于一体,以冲刺世界第一、决赛冠军国家、创造中国时代、建设无霸世界为主导思想,从历史和未来场景分析的角度向读者提供了极为丰富和精炼的认知,为读者理解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
这本书客观描述了中国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实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进而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首先,要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精神”;其次,要有正确的战略措施;最后,要保持高度警惕,心存忧患意识。现在的中华民族,从地域上来说已经林立于世界各地;从文化角度上来说,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凝聚着炎黄子孙的同心力;在经济上,已经具备了影响世界经济活动走势的硬实力。如今中国正处于“战略冲刺期”,“中国梦”的追寻将再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再创领先世界的卓越成就,使中国再次成为世界最富强和最幸福的国家。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梦不是哪一个人的中国梦,它是千万个家庭的中国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的中国梦。虽然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我们千万个家庭团结在一起,十三亿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中国梦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刘先生撰写《中国梦》的意义及目的,亦在于“以书为战鼓,以书为号角”,激励和振奋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中国心”,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尽的义务。
读完《中国梦》一书,我确实为之震撼和鼓舞。身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法官,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比一般民众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我仅从个人角度谈谈我的中国梦。
正如本书的序言所言,“梦想催人奋进,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我认为,树立远大理想是我们履行使命的基石。理想亦是提高自我修养、提升综合素质的一座灯塔,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动力,它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有了远大理想,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奋斗的激情,才能不断激发自己最大潜能。否则,前行的道路必将一片黑暗,人生的征途必将充满荆棘。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应该将复兴中华民族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并在此推动下,坚定自己正确的政治方向,为自己选择的政治道路不计个人得失,奋力拼搏,保持公仆本色。
坚持学习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学习是提高自我修养、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问题不但关系我们年轻同志自身的进步,而且还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换言之,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修养来源于知识,有修养的人必定是注重学习的人。但我们不能狭隘地将学习定义为书本学习,对它应该从广义上理解,具体包括书本学习、实践学习、反思学习等。这种认识对已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同志来说尤为重要。只有真正懂得了知识的内涵,他们才不至于因为有较高文化水平就忘乎所以、自以为是,不至于对工作漫不经心、对他人不以为然,而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谦虚谨慎,踏实做事,低调做人。在理论学习中内正其心,在实践过程中外修其行,在总结反思中明得失。始终将学习的灵魂依附在我们年轻的躯体上,更新我们的血液,武装我们的头脑,散发我们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拼搏奋斗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奋斗是生活的一种状态,它激励着我们勇敢战胜前方的一切艰难与险阻。奋斗亦能托起梦想,没有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实干兴邦的精神,必然陷入空谈误国的虚浮,中国梦只会成为空想。我们年轻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年富力强,正处于奋斗的黄金时期,更需要不断激发奋斗的激情与精神,以社会主义事业为重,以奋斗为荣,自觉地将奋斗作为一种品格来锤炼,中国梦必将在我们不断奋进的保障下得以实现。
正如王国维对文学创作提出的三种境界,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也要有这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即要求我们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把自己的一时放在复兴中华民族的梦想上来看,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即要求我们保有一份学习与奋斗的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是经过一番奋斗后,我们必将有所收获,必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