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汉江法韵丨周榆泰: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时间: 2024-08-14 10:01 来源: 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

1.png

7月31日至8月2日,湖北省法院学术讨论会重点论文修改培训班在汉举办,来自全省三级法院的146名重点论文作者接受指导。全省共有5名学员代表作了述学报告,分享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心路历程,其中,天门法院干警周榆泰以《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为题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2.png

周榆泰,1995年8月出生,2019年进入天门法院工作,现任该院审管办(研究室)法官助理。2023年,撰写的1篇案例入选湖北省法学会和省法院共同编辑的《百案说民法》婚姻家庭编,1篇信息简报入选《湖北审判管理动态》,1篇论文获第二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三等奖,作为优秀作者代表受邀参加第二届长江大保护司法论坛,并作交流发言。2024年,获评全省法院调研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源自于王阳明的哲学思想,阐述了实践与认知的关系。张军院长强调:“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相结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审判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深刻表明了论文写作和审判实践的关系。

行是知之始

参加国家法官学院论文写作培训期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喻海松副主任作专题讲授时谈到“写好学术论文首先要具有问题意识、实务意识、应用意识”

于我们每位学员而言,无论是从事业务方面的工作,还是从事综合管理方面的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我所在的审管办,平时工作中接触最多的便是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每当数据会商对某些劣势指标进行分析时,需要根据这些指标的分子分母、公式的计算方法来思考造成指标劣势的原因,从而提出合理优化指标的建议,本次学术讨论会我便根据工作实际写了一篇关于优化“案-件比”指标的论文。又比如在和其他同事交流时,政治部的同事会谈论实行轮岗交流制度的利弊,刑庭的法官会辩论“掩隐罪”“帮信罪”两者的适用问题等。正是这些日常工作的实践带给我们论文写作的兴趣、启迪、思路和依据,让我们能够带着问题去写论文。

知是行之成

在培训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审管办程立主任的经验交流,她分享到:“写论文可以打磨心性,形塑认知,提高表达效率,回应实践困惑。”初听这句话还不觉有所感悟,直到自己写作时才豁然开朗。

论文写作既是一项沉稳心性的培养过程,炎炎夏日,漫漫长夜,燥热难耐,能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去写文章,就跟钓鱼、练字一样,本身就很打磨心性;论文写作也是一项系统性思考的训练过程,能够促进结构化思维习惯的养成,从提出问题到分析成因,从学术观点到实际建议,无一不在打破个人认知局限,提升思辨能力;论文写作还是一项追求真理的探索过程,想要寻求答案或验证想法,就要去翻阅、去查找、去印证、去头脑风暴,去推倒重来,这每一个反复的过程可能会让人眼前一亮,也可能会让人两眼一黑,但将最终研究结论应用到法院工作中,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儿。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依稀记得以前玩的游戏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Here's a tip, and a spear behind it”,英文直译是“这是一个尖端,后面有一支长矛”,但中文翻译组翻译为“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虽然只是一句游戏台词,但翻译出来的一句之差,是笔耕不辍的积累和打磨的结果。岁月厚积成书,日月琢磨为笔,用在我们法院工作上,不也是这样?通过撰写一篇篇好文章、解决一个个司法难题,就是在答好司法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想改编董宇辉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你编公众号文章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加班写判决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写论文时,极圈上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的未来踏踏实实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终身不会遇到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