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学园地 > 学习心得

以德修身 塑造清廉法官形象

时间: 2011-08-10 14:5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全党面临着四种危险,而消极腐败的危险就是其中之一。同时还着重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人民法院的特殊性质和所担负的重要职责,要求我们的法官队伍必须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人民法官作为执法为民的践行者、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公正廉洁执法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指引,加强官德修养、提升精神品味,自重、自省、自警、自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为人民用好权、服好务,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保障社会的正义。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起清正廉洁的法官形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塑造清廉的法官形象,“以德修身”是根本路径。“以德修身”是指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传统的大力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炎黄子孙耳熟能详的“以德修身”古训。自古以来人们把修德视为做人的基本素养,可见道德的修养是人最根本、最基础、终相伴的修身之道。今天,中华民族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阳光大道上,胡总书记提出“以德修身”,对于我们法官来说,就是要以建设法治文明,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用一种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雅的行为举止、精深的法律学识、清廉的人格魅力来支撑司法行为的影响力。

   人民法官“以德修身”,我认为主要应加强三个方面的修养:

   一、汲取营养,笃学育德。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古希腊人也讲,知识即德性。可见,学习知识可以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学习是一个不断学而思、思而行、行而信的认知过程。“人不读书,则尘俗其间”,勤学是立德修身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品味,它能使我们开阔眼界、怡情养性、充实精神、丰富智慧,使我们加深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要学以励志,坚定理想信念。胡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大脑,真学、真懂、真信,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忠于职守、忠于法律、忠于人民、忠于党。一个法官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信念,才会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才会立足自身、立足自省、立足今天。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属性。我们法官要加强政治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坚持党性原则,坚定政治信仰,牢记宗旨,服务人民。要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清清白白做官,正正派派做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二要学以尚德,培养高尚情操。道德品行是人的立身之本。任何一个社会人,处在社会大家庭,都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都要塑造自己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这更是法官的为官之要。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懂得明是非、知善恶、讲廉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高雅向上的情趣爱好,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三要学以增智,提升能力素质。宋代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影响着德的作用范围,德与才缺一不可。有德无才,难当重任,难做大事,甚至不能成事;有才无德,难做好事,甚至只能做坏事,贻害无穷;德才兼备才能多成事,成好事,办大事。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书能成其文,干能成其事,绩能服其人。要达到这一境界,除了本身具有的天赋外,唯有通过学习和实践。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太多。昨天的理论未必能指导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经验也未必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与实践脱节,必将造成本领恐慌、知识恐慌。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曾说过:“当前我最大的恐慌是能力的恐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新型案件不断出现,如不能及时充电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办案水平,就有可能出错,作出错误的判决”。这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人民法官的肺腑之言,值得我们所有的法官深思。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唯有加强学习,方能养才气、生灵气、蕴底气,才能避免出现“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的“内存”恐慌。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要成为学习型法官,以学立德,以学育德,必须做到“真学、善思、会用”。真学,就是认真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无论学习还是事业都是如此。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抽时间学,越学就越有滋味,越学越无止境。汉江中院开展的“大读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地抓好学习。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意总结。践行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的能力,对一个事物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面,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会用,就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只有实践,才能将学到的理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去提高自己内在素质,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

   二、脚踏实地,实干砺德。

   天下之事作于细,古今之事成于实。细节决定成败,成功来源实干。实干是官德修养的基础,是人民法官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服务,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好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工作的具体事。对于一个法官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法官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以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实干”从何而来呢?根本点是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精业,就是要精通业务,熟悉本职,能够独挡一面,就是要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难而不为”。

   一要入情为民,服好务。胡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也处于矛盾多发期,各类矛盾相互交织,无疑为人民司法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难以估量,是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服务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应积极贴近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热心服务群众,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的服务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执法办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长行利民之举。

   二要取信于民,办铁案。讲诚信是讲党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法官职业道德修养,其基本要求就是忠诚老实、秉公办案。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将不公视为污浊之源,把公正裁判放在至高地位。我们办理每一件案件,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头顶法律、眼观百姓、心怀良知,慎重办好每一个案件,力争做到办精品案,办成铁案。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以此取信于民,取悦于民。

   三要担当利民,止纷争。人民法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它不是扬起的风帆,但它是一块压舱的重物。为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每一名法官必须要遇到矛盾不回避,遇到困难不妥协,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挺身而出,勇于迎难而上,善于攻克难关,要不懈地调节各类社会关系,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释法析理,定纷止争,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提升境界,公廉修德

   “公生明、廉生威”,公正清廉,是从古到今老百姓对官场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为官之本、用权之绳,为政之德。廉洁就是公信力,廉洁就是凝聚力,廉洁就是战斗力。一个党员干部无论职级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如果失去做人最起码的为官之德,即使有过最辉煌的成就也将会暗淡无光。俗话说“当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党员干部自身的公正清廉决定着个人的人生境界和追求层次,决定着作风形象和群众口碑。一些落马的高官要员,如成克杰、胡长青等人,之所以沦为人民的罪人,就是因为超越了官德底限做出了许多不道德的事。温总理曾说过:“公平正义是司法的核心价值与灵魂,而廉洁自律、公正执法是党和人民对人民法官纪律、道德和操行的基本要求。”当前,裁判不公,司法不廉,一直成为影响司法公正和法院、法官形象的社会焦点。在人民群众的普遍观念里,没有司法廉洁,就没有司法公正可言。加强廉政修养,以廉养德,塑造清廉的法官形象,是每个法官必须认真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是品格上要高风亮节。首先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法纪,敬畏民意,敬畏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其次要有正义之气,为人要光明磊落,正直向上,顾全大局,坚守真理。再次,要有淡泊之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保持普通人的平常心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要时常告诫自己,知足者自知,止浮躁之心;知足者自乐,止敷衍之心;知足者自重,止茫然之心。在对待名利得失上、进退留转上保持淡泊心态,要有“不以一时之得志而自夸其能,也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始终把心思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上,去寻找乐趣,去充实自我,去体现价值。

   二是处世上要宽以待人。善于处世的基本要求就是注重团结、善于团结、能够团结。没有宽阔胸怀的人很难与同志相处,如果每个人都有了宽阔的胸怀,单位里就有了共同的心声,就有了和谐向上的基础。每个人都有个性,都喜欢张扬自我,但个性必须融入共性之中,个性才有活力。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会尊重别人。没有信任,就难有团结。不信任别人的人不会团结人,别人也不会信任你。

   三是生活上要清心寡欲。制欲是立德修身的重要途径。要定准欲望的坐标,提升欲望的境界,面对囊中羞涩要昂首做人,面对物欲诱惑要等闲视之,面对美色陷阱要不越雷池半步。治腐先治人,治人先治心,治心先治欲。“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环境条件下,都有一定的私欲,但私欲应该有底线,欲望的萌芽、膨胀、减退、消失,靠的是理智,而理智又靠高尚道德和保持清醒,保持清醒最重要。我们一定要记住两句话:“非理之财莫取,非理之事莫为。”理性地控制自己,千万不能一时糊涂,千万不能放纵自己。

   四是情趣上要健康向上。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忙于事务,放松学习,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情趣看起来是生活小节,但小节不小。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小节影响大德,小节折射形象,小节决定命运。培养高尚情趣,就是要严守生活小节,提升情趣品味。把好欲望关、爱好关、亲情关、社交关,尤其是交友要慎,要按照人们常说的“克制住欲望、顶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的警言去努力践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心安理得,无忧无虑,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多姿多彩。

   法官只有一辈子坚持修德以修身,磨砺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才能领悟“为谁掌权、为谁用权、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的重大理论和付诸实践的问题,才能使自己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