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 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为了“鱼米之乡”和谐美丽

——湖北潜江法院人民法庭工作掠影

时间: 2013-06-05 19:14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位于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就是古代湖泊连着湖泊的云梦泽,这里地上盛产“鱼米”,地下富藏石油。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潜江市,采访这里的人民法庭工作。

   示范化法庭:强硬件 留人心

   地上到处堆着装修材料,工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在潜江市人民法院广华寺人民法庭,记者发现这里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虽然蒙着一层灰,但崭新的审判台不失威严,投影仪、证据展示仪、网络等设备一应俱全,一个现代化的法庭已经初露雏形。

   “再等两个月,法庭就可以交付使用了。”法庭改建开工10个月来,潜江法院院长赵斌不知道来工地看了多少次,这个按照高标准进行建设的“示范化法庭”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将成为潜江市人民法庭中的“样板工程”。“按照庭审透明化、开庭无纸化、管理动态化的要求,我们十分重视法庭的硬件建设,重点加强法庭的科技含量,提高法庭的规范化水平,以保障高效高质完成审判任务。”赵斌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潜江法院大力筹措资金,先后完成了总口、熊口和浩口三个法庭的重建,并对泽口、张金两个法庭进行了改建和整修。日常工作中,法庭的办公设备、办案用车以及通讯工具等都予以优先保障。

   李振刚戴着眼镜,一脸书卷气,这位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担任庭长刚满一年,对于院里对法庭工作的全力保障,他感受最深:“院里面对法庭工作人员非常关心,一个月的办案补贴比机关的要多400元,这里的生活娱乐设施、文体活动都很丰富,氛围也很好,大家都愿意在法庭工作。”

   赵斌介绍说,潜江法院6个法庭庭长中有2个解决了正科级待遇,这在当地是不多见的,为了鼓励法庭干警安心基层工作,潜江法院还制定了许多向法庭“倾斜”的政策:审判津贴、业务经费优先解决,晋职晋级、评奖评优优先考虑,等等。这一切,都营造了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劳模工作室:接地气 善调研

   走进潜江法院张金法庭庭长林发扬的办公室,桌上一块“林发扬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牌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林发扬介绍说:“这是去年我荣获全省劳动模范称号后,由潜江市总工会颁发给我的。”记者了解到,对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命名授牌,发挥他们在各个业务领域的先锋示范作用,培养知识型、专家型的人才,是工会系统开展的一项活动,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并通过严格的审核。

   “作为劳模,他很接地气!”对于林发扬的基层工作能力,赵斌非常肯定,“到法庭工作后,大家都说他‘频率’调整得很快。”

对林发扬来说,这个“频率”就是群众的需求、群众的信号。“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说话,用群众听得懂、信得过、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去做工作,只有语言共通,才能思想共鸣。”对于基层的司法工作,林发扬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

   有一次,一位当事人帮朋友向银行贷款,逾期未还被告上法庭,他觉得很委屈,认为应该找用钱的人。林发扬问他:“如果你到小卖部打酒招待客人,老板是找你要钱还是向客人要钱?”

   “肯定是找我要钱啊。”当事人回答。

   “这就对了,农村有句俗语叫‘打酒只找提壶人’,你签的字,你贷的款,钱给谁用法律不管。”林发扬几句话便让这名当事人心服口服。

   满口乡言土语的林发扬并不是个“大老粗”,在潜江法院,他善于调研是出了名的,发表过不少审判理论文章。在审结一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后,他撰写了一篇《保险公司应为王女士心脏病买单》为题的文章进行判后答疑,后来发表在《人民法院报》“案例指导”专版,引起不小的反响,中外民商裁判网等十多家网站纷纷予以转载,还被中国政法大学作为在职研究生的学习讲义编入了教材。

原文刊于《人民法院报》2013年6月5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