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现实
----阅读《中国梦》一书有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曾几何时,泱泱中华,国富民强,各方争相来朝,地位何其显赫;然而进入近代以来,封建旧制,国贫民弱,任人宰割,经历又是何等耻辱。但中华民族是顽强的、奋进的、不屈的民族,虽然目前可能落伍,但已确定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吹响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冲锋号”。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需要凝聚全国之力,加快经济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等等。但无论如何,走法治之路,依法治国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依法治国首先是有法,有良法,这点中国立法者已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对于从事司法实践的法院系统来讲,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公正司法。实现公正司法,除了需要完善的司法制度和严格的司法行为规定外,更重要的是依靠以法官为主体的司法人员的司法能力来完成。我认为,中共十八大中的十六字方针中的“公正司法”就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中对我们法官的工作要求。
作为法官,公正司法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拿得起手中的法槌,对得起心中的天枰,顶得住头顶的国徽。
忠民之心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官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赋予了我们法官司法审判权。对法官应这样定位,一个使用法律专业知识为老百姓解决矛盾和化解纠纷的社会服务者。社会主义法官的使命不是纯粹地追求案件的法律效果,它讲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它的历史使命是以法律的方式真正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冲突,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就拿民事案件的调解来说,有些法官认为办案只需要忠于法律就够了,所以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对调解总是例行公式地询问,能调解就调解,不能调解也就罢了,一判了之,即无谓地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又将大量社会资源消耗在无形之中。这实际上是这类法官根本没有把当事人放在心上,未忠于事,未忠于人。有很多案件,调解可节约很多诉讼资源和成本,利于化解双方的矛盾和纠纷,对双方当事人来说都是双赢。只要法官给当事人讲法律,摆事实,诚心诚意、尽心尽力地做调解工作,讲道理的当事人一般都会接受调解,真正案结事了。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廉洁之心
“公生明,廉生威”,法官的公正、权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廉洁。法官掌握着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钥匙”,只有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不偏不倚地居中裁判,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果不能抵制金钱和利益的诱惑,就无法保证公正履行司法职责,必然以权谋私、枉法裁判。收受了别人的一条烟、一瓶酒、一沓钞票,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你心中的天平必定会发生倾斜,像黄松有、周文轩之流就是血的教训。无论你职位多高,背景多深,一样的是高墙电网,身陷囹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情化的社会里,打官司难免会有些亲戚、朋友找上门,说个情、打个招呼,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请法官吃喝或送点礼品。有很多人以为喝酒、吃饭只是个小事情,又没有收受当事人的金钱,吃吃喝喝也就无所谓了。其实,当法官踏进餐厅、酒店的第一步,他就从根本上放松了廉洁这根弦,就给请客送礼者一种鼓励和一个暗示,鼓励的是他的做法,暗示的是他的利益可能得到保证。在律师及当事人极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社会里,他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途径来诱惑、拉拢法官,很多法官就是从吃喝开始,一步一步地滑向犯罪的深渊。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学会用别人的教训教育自己,修身养性,修德养身,严于律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恪守法官的“命门”,常念人民之恩、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绑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嘴,筑成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
责任之心
责任感是一种伟大而神圣的心态,它将我们与单位、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法官手持正义之剑,代表国家行使生杀予夺大权,更应该具备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但实际工作中,有绝大多数法官就不具备这一品质。比如,拿案件卷宗和裁判文书中的低级错误来说,案件材料中缺少当事人身份证复印件、裁判文书中将“我”打成“无”等等,这些都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还有些法官在错误出现后这样自我安慰“最近手里事情太多,太忙了”,借口,表面上看是合理的,其实它背后是人性中的逃避和不负责任。责任感不强它折射出的就是深藏于骨髓里的“惰性”。审查卷宗、校对文书时只是随便翻翻、看看,走马观花,流于心理上满足,并没有沉下心来认真去对待。法院的中心工作就是审判。审判好与坏的判断标准就是案件与裁判文书的质量问题。出现差错的裁判文书会极大影响法官乃至国家的形象和公信力。所以,我们要有主人公的心态,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细致地去审理每一件案件,去推敲、校对裁判文书中一字一句,坚决摒弃“惰性”心态,杜绝低级错误,争取多出优秀裁判文书,多出精品案件,维护法官、法院及国家的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求知之心
古人云“学无止境”,这对法官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法官的审判是容不得丁点半点的差错,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的判决比十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的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人天性爱玩,不愿意学习,喜欢啃“老本”,估计有很多法官和我一样,在经历了刻苦的高考应试教育后,以为工作以后再也不需要学习了,殊不知这才是我们学习的起点,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认知,周恩来总理亦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现在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案件也越来越复杂,新型案件亦日益增多,司法解释、法律法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我们法官的司法业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转变思想,与我院开展的以“选好书、读好书”为内容的大读书活动相结合,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补充知识营养,拓展知识口径,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都要认真研究。不仅如此,还应积极参加高学历学习,培养法官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认定事实,更充分地说理论证,更正确地适用法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审判工作的需要。
感恩之心
在我看来,法官特别是年轻的法官工作压力很大,面对复杂案件的压力;面对难缠当事人的压力;案件裁判文书评查评选的压力;面对领导的压力等等。要没有好的心态,你的心灵可能不会纯净从容,会觉得工作的很累。如何保持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唯感恩二字。感恩顾名思义是感激恩情,以感谢万事万物的心态去工作和生活。感恩实际上是以一种辩证的哲学观来看世界,是要从好的一面来看事情的发展。它不是一种心理安慰,更不是现实的逃避,它来源于你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感恩疑难复杂的案件,它更能促进你学习提升自己;感恩难缠的当事人,他能磨练你的心志;感恩那份出现差错的优秀文书,它能时刻警醒你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感恩批评了你的领导,他帮你改正错误,教会你成熟。若我们不知感恩,就会怨天尤人,记恨领导,嫉妒同事,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最终会一无所有。我们都是经过重重选拔,层层筛选才得以到汉江中院工作,而它给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待遇不薄,“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且知道感恩,更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呢?只有心存感恩,我们才能真正爱上法官这一职业,才能在工作中化压力为动力,才能不存抱怨,不计得失,与领导、同事和谐相处,从而得到豁达的心境,融洽的人际关系乃及腾达的事业。
要做到一时一事的忠民、廉洁、责任、求知、感恩可能容易,但要做到时时事事如此却是很难,但也正是因为困难所以我们才去追求。所以,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觉悟,修身养性,修品立德,以忠诚之心对待当事人,以高度责任心来对待审判工作,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孜孜不倦之心态对待学习,廉洁自律,时刻自省,慎初、慎微、慎欲、慎权、慎友,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争取在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