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基层·影像志】春暖花开办案忙
八旬老父将三个亲生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他们履行赡养义务。简单一纸诉状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父子之间的矛盾能否调和?4月7日下午,连绵阴雨的仙桃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我们跟随仙桃法院仙桃法庭庭长董爱群赴胡场镇某村开展庭前调查。“这案子比较特殊,三个儿子都联系不上,对于这种被告联系不上的家事案件我们不会简单地进行缺席审理,而是会先找到当事人近亲属或是去社区、居委会了解下情况。”在去往胡场镇的路上董庭长告诉我们,“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案情,有利于矛盾的化解。”
来到该村,法官们马不停蹄地赶到村委会,说明来意后,村委会的李村长帮我们联系到原告诸某的小儿子,并带我们到诸某小儿子家。在去往他家的路上,董庭长从李村长口中进一步了解诸家的基本情况。
村民们见到这么多穿着法院制服的法官们觉得十分新奇,纷纷聚拢过来,董庭长顺势向村民们询问了诸家小儿子的情况,当得知父亲将儿子告上法庭,村民们纷纷表示不解,他们认为诸家小儿子老实、本分,绝不会无故不赡养老人。“兼听则明,法官办案一定要做到多听、多看、多记,案件细节才能完整显现。”董庭长认真地说。
几经辗转,法官们来到了诸某小儿子的家中。他表示:“不是几个儿子不赡养老父亲,实在是老父亲的做法有些过分。母亲很早就去世了,老父亲又没有正式工作,十几年来一直由子女轮流照顾,可就在几年前,老父亲找了一位比自己小近二十岁的老伴,本来几个子女家境也不富裕,现在又多了一个人照顾,难免有些力不从心,谁知父亲有了老伴后就开始不断地找我们姊妹几个要钱,刚开始我们还能理解,久而久之,父亲越要越多,我们不给他就破口大骂,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呀,整个家都快被他给拖垮了。”在法官了解情况时,诸某的妻子情绪十分激动,丈夫被公公告上法庭,她感觉十分冤枉,“我们已经完全尽到了赡养义务,老父亲居然还闹上了法庭,真是寒心!”董庭长耐心地解释道:“你不要有心理负担,来了法院不一定是坏事,也许这次就能把父子之间的心结解开了,把家庭纠纷解决了,那不就是一件好事吗?”
法官在与诸家小儿子交谈中了解到,诸家的大女儿比较明事理。于是,法官们又赶到大女儿家中向她了解诸家老父亲的一些情况,大女儿表示:“父亲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明知子女家境也不富裕,还三天两头要钱,要钱也就算了,脾气还特别暴,也难怪三个儿子会受不了。”“你是明事理的人,又是老大,能不能开个家庭会,看看大家有什么想法,尽量和和气气地解决。”董庭长见缝插针地提了一个建议。“好吧,我尽量试试。”“那我等您的好消息!”说着,董庭长就在她的工作日历上做了标注。
“最近生活还好吗?”、“地里收成怎样啊?”、“家里几个孩子啊?”、“孙子上学了吗?”办案间隙,董庭长和几位村民拉起了家常。“农村环境相对比较闭塞,村民大多数是比较淳朴的,多和村民聊聊有助于拉近我们的距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掌握案件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几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扎根基层10余年的法庭庭长的宝贵经验。
从诸家大女儿家出来,已是日落西山,乡村的小路上留下了法官们一串串脚印。开庭审案、送达传票、调解纠纷、撰写判决书、接待当事人……其实每名基层法官的工作大致一样,周而复始,似乎枯燥无味,但是对于热爱这份工作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我们的基层法官们用每一件案件播撒下法治的种子,他们坚信,法治的理念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