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丨潘德胜:扎根司法保障一线的“筑基人”党员

在人们印象中,法院的庄严与公正,多彰显于审判庭上的法槌起落、裁判文书里的法理分明。而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的潘德胜,却把脚步落在了机房的线路丛、会议室的设备旁、项目施工的工地上——他以8年党龄沉淀的初心与担当,在信息化与后勤保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司法事业的顺畅运行筑牢“地基”,让公平正义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实。
从“组织需要”到“多干一点”的行动答卷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2023年,汉江中院因信息化建设需要,办公室岗位出现“缺口”——既要懂计算机技术、能扛住系统运维压力,又要熟悉法院工作逻辑、协调各方需求的人选难寻。领导找到潘德胜时,他已在业务岗位深耕12年,是同事眼中“能啃纠纷硬骨头”的业务能手。面对“跨界”挑战,仅凭“组织需要你”这句嘱托,他没打半点折扣,第二天就抱着笔记本扎进了新岗位。

刚转型时,数字法院的“繁杂”曾让他手忙脚乱:小到干警反映的登录卡顿,大到全院网络系统升级后的调试,每一件事都连着办公效率、关乎审判衔接。为尽快“吃透”岗位,他把处理业务案件的细致劲儿全搬了过来——白天跟着信息运维人员讨论优化方案,晚上抱着信息化运维手册啃到深夜,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就线上请教省院专家,为了不影响干警正常工作,潘德胜只能周末泡在单位测试新系统。
在信息化管理中,他最看重干警的使用体验。湖北数字法院系统上线初期,有干警反映“案件录入页面操作繁琐”,他立刻带着笔记本逐间办公室走访,记录下18条具体意见,当天就整理成报告反馈给技术部门;同时组织运维人员开展“一对一”指导,手把手教年长干警操作流程。为守住网络信息安全,他还建立了“日排查、周总结、月规划”机制: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到岗,检查服务器运行状态;每周汇总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清单;每月根据最新技术规范调整保障方案。现在数字法院运用顺畅,中院干警们都说:“有老潘在,我们用系统、办业务都踏实。”
8年的党员生涯,让他对“党员身份”有了最实在的感悟:“入党不是终点,是一辈子要比别人多干一点、干好一点的起点,我始终记得我的初心。”当前,汉江中院的信息化工作有了明显提升,数字法院使用顺畅,“一张网”的建设与运用又要迎来新的挑战,潘德胜已准备好了迎难而上。
用“钉钉子精神”守好每一环
“对待工作得一锤接着一锤敲,把每一件事钉实钉牢,才能不拖司法工作的后腿。”这是潘德胜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扎根岗位的行动准则。

仙桃法学家论坛筹备期间,他成了“连轴转”的人。论坛涉及200多名参会人员,需要同步保障现场直播、灯光音响、网络信号,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活动效果。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提前一周就开启“加班模式”:每天准时组织信息化运维、物业后勤人员一同分解任务,了解准备进度,把“设备调试、应急预案、人员分工”拆成12个具体事项,每个事项都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工作时间与运维同事们逐个检查会场设备,小到麦克风电池的电量、投影幕布的角度,都反复测试3遍以上。
论坛举办前一天,他发现主会场网络带宽不足以支撑直播需求,立刻联系运营商紧急扩容,守在现场盯着施工直到凌晨1点,确认网络稳定后才放心离开。最终,论坛全程未出现任何技术与后勤纰漏,参会人员纷纷点赞“保障给力”。
面对点赞与表扬,潘德胜只是笑着说:“多跑几趟、多盯一会儿,让活动办好,值了!”
在后勤保障上,潘德胜依然担当在前,放弃了周末与多个节假日,只为干警能够舒心办公。2023年办公楼空调管线机已无法正常使用,为了尽快安装空调,他把项目施工时间都排在下班及周末。2024年办公楼消防设施升级,他主动承担起现场协调工作,连续3个周末都守在工地:早上8点准时到岗对接施工队,下午盯着施工质量,晚上还要整理当天进度、安排次日任务。有次施工队误碰了机房线路,导致部分办公室网络中断,他连夜联系技术人员排查修复,忙到凌晨2点才回家,第二天依旧准时到岗。
2024年国庆节和2025年五一劳动节长假,原本计划回武汉陪家人的他,为确保新办公系统上线与食堂改造项目进度,主动留在单位蹲守一线,每天往返工地与办公室,实时跟进施工质量,潘德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的力量。
“讲规矩,是底线,更是铠甲”
在潘德胜看来,法院工作无小事,一切行动的基准,就是“规矩”二字。这份规矩,不仅是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更是深植于内心的责任与敬畏。

“后勤保障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公家的,信息化系统处理的每一条数据都关乎当事人隐私,这里不讲规矩,就会出大问题。”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一次重大项目招标前,一家投标公司的负责人试图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他,想提前“沟通沟通”。潘德胜当即正色拒绝,并明确告知:“所有的流程和标准都对所有投标方公开透明,请您严格按照规矩来。”事后,他对同事说:“今天开了这个口子,明天就守不住底线。规矩,是我们保护自己、保护法院公正形象最硬的‘铠甲’。”
他的“规矩”也体现在细节上。每一次采购申请,他都会反复核对政策依据;每一笔报销单据,他都确保附件齐全、流程完备;甚至是在施工时,工具必须摆放整齐、电线必须用线槽规整这类小事,他都有严格的要求。起初,有施工人员觉得繁琐,他却耐心解释:“我们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用百分之百的规范,去应对哪怕万分之一的风险。今天图省事,明天就可能埋下大隐患。”
这种对规矩的坚守,并非墨守成规,而是为了更高效、更安全地服务审判。他牵头梳理并优化了后勤各项工作流程,将“规矩”固化在清晰的指南中,让干警办事有章可循,反而提升了效率。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真正的讲规矩,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工作在规范中推进,最终让公平正义的根基更加牢固。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幕后工作的价值时,他淡然却坚定地说:“法官在台前讲的是法律的规矩,我们在幕后讲的是保障的规矩。规矩立住了,法院的每一项工作才能底气十足。”
法徽之所以闪耀,不仅源于法庭上对法律规矩的恪守,也源于背后这些对工作规矩一丝不苟的守护者。潘德胜,正是这其中一面旗帜,他用最严谨的规矩,守护着司法事业最坚实的运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