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整顿·心得体会丨汲取信仰的力量筑牢政治忠诚
在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我积极参加本院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的各项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8月26日下午聆听了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叶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专题辅导,27日上午徐少林院长给我们上的专题党课, 31日上午的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个人思想上触动很大,结合个人自学,理论上更加清醒,进一步坚定了本人参加这次教育整顿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现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谈四点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是站稳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作出在全国政法队伍开展教育整顿的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政法机关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和思想洗礼。这次教育整顿把聚焦“筑牢政治忠诚”作为首要任务、第一标准,这是一种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打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政法队伍的精神基石。卢梭曾说,“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巴尔扎克曾说,“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内心的纯洁。”那么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年的非凡历奋斗程中,我们党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他们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对此,作为一名法官,要充分认识到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是思想行为的“总开关”,要从思想深处认识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本次教育整顿机会,真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用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牢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政治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学习教育环节,聆听了各位英模事迹报告,这些身边的英模身上都展示出了一个共同的精神风貌,他们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做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作为一名法官,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更要学习英模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无论是履职尽责还是日常言行,都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三是始终心存敬畏,坚守纪法底线。这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主题是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他是党中央对政法队伍提出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政法战线自我革命的新需要,是确保政法机关担负起新时代职责使命的重要举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是顺应新时代发展新变化,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实际行动。王晨、杨源俊、任辉献、许多等一些违纪违法典型案事件,都让我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涤。这些身边人给我们的教训及其深刻,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信念动摇、目无法纪、交友不慎、责任不实、作风不正等等。我们必须这些案件中汲取教训,心存敬畏,坚守底线。敬畏是一种从政态度,更是一种为人境界,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人大、畏圣人之言”。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内心的庄严与自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这也显示出党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和决心是空前的。作为一名法官,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要始终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始终敬畏法纪,坚守法纪底线,才能切实做到心中有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政治信念坚定、遵规守纪的明白人。我们要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要敬畏法纪、信仰法纪、遵守法纪,慎用手中的审判权、执行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四是恪守司法良知,厚植为民情怀。习总书记指出: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心结”没有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了结。这句话对我们司法办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法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如果我们有一些干警,当事人几十个电话找不到人,设身处地的反思一下,自己去办事几十次电话无人接听,无人接待,内心作何感想。当法官要有换位思考意识,真正把当事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人民群众对法治信仰,这种信仰有赖于人民群众对司法认同。人民法院是社会各种矛盾的聚集地,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职业要求法官群体必须将内心司法良知外化于实实在在的司法实践,因此法官绝对不能排斥民意,更要俯身倾听民意,主动回应民意,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司法过程,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不满,归根结底是还是法官做人良知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办理每一个案件过程中,要始终恪守司法良知,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自觉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还要不断提升司法能力,提升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把握情、理、法的融合点,以人民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化解矛盾,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