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简介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潜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故乡,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16 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1994 年被列为省直管市。境内地势平坦,地面海拔在26米至31米之间,全境都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潜江是武汉城市圈主要城市,地上盛产粮棉,地下富藏油气。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总部就设在湖北省潜江市的广华。潜江是著名的“水乡园林”,是水杉的故乡,江汉平原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市,曾获得中国宜居城市范例奖,著名作家碧野曾盛赞潜江是“一座绿色的城”。潜江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被国家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称号。
潜江市位于东经 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全市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7394公顷,城镇人口48.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非农业人口36万)。辖15个镇、场、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管理区。
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始建县。1988年5月撤县建市,1993年11月被评为全国明星市,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多次被评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市。在2011年“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五位。潜江北枕汉江,南接长江,东邻仙桃通武汉,西接荆州达宜昌。境内有318国道和汉宜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潜监和荆潜两条省道纵贯南北。是江汉平原唯一的路网建设试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通达度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北面的汉江,建有2个港口,年吞吐量达300万吨以上。
潜江水乡园林特色独具,这里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20世纪70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碧野盛赞潜江:“这是一座绿色的城!”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
目前,潜江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创汇七大基地,已形成油气开采、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境内有潜江制药、江钻股份,永安药业,幸福实业四家上市公司,潜江制药为国家唯一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江钻股份生产的石油钻头占据亚洲市场50%以上份额,中国牛磺酸生产基地的“永安药业”,销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长江路桥也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在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筹备期间,潜江市委宣传部刊发了潜江市标的征集启事,随后中标设计公示后得以确定使用。
潜江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等6个湖泊遍布全市,其中湖泊面积2.7万亩。潜江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9~1988小时,全年无霜期约250天。最适宜温、热水性鱼类养殖,发展水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潜江市发展水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且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水产业是潜江的特色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龙虾产业已成为该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
水产加工业优势明显。2004年7月,省政府将潜江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纳入全省优势农业产业板块基地建设范围。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家企业获得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和欧盟EEC卫生注册。“华山、莱克”两企业获得全球食品B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洲超市;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和莱克水产食品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
以打造“中国淡水水产品加工第一市”为目标,按照“政府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产业化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空间,而且使潜江迅速崛起为全国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出口基地,在世界淡水小龙虾产品市场拥有第一话语权。2008年,全市养殖小龙虾15万亩,产值达3.52亿元;小龙虾加工出口5.8万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的74%,占全省小龙虾出口的65%。龙虾产业总产值达13.17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平创收764.3元,占2008年农民人平纯收入的15.6%。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1.76亿元,增长1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02亿元,增长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06亿元,增长35.0%;外贸出口总额3.58亿美元,同比减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1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5元,增长14.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