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服务人民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启了新篇章,为我们奏响了“坚定信心、创新变革、求真务实、服务人民”的主旋律。十八大始终贯穿一个鲜明的主题---求真务实;围绕一个不变的核心---人民群众。新时期新阶段,人民法院既面临新机遇,更有新挑战。作为一名法院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清醒认识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求真务实”作为对自己工作作风的要求,以“服务人民”作为法院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求真务实,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每一名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想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就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求真务实,必须付出真感情。只有真感情,才会对事业、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要对我们从事的审判工作充满激情,对我们的事业付出满腔热情,对人民群众满怀真情。审判权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权力,审判权的正当行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珍惜党和国家的重托,党和人民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以高度的责任感行使好手中的审判权,对我们自己所处的岗位心怀崇敬,以职业荣誉为指引,将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对群众怀有真情,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里,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问题。
坚持求真务实,必须付诸真行动。坚持求真务实知易行难,必须要体现在具体的每项工作中。不能只做思想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子,而要做真正的实干家,身体力行,以扎实的执行力认真落实。目标没有行动和落实全部都是空谈,“真、实”的结果要通过“求、务”来追求、实现。要真抓实干谋好汉江中院发展大局这盘棋,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省委、省法院的总体部署上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具体措施。
坚持求真务实,必须讲求真奉献。全国道德模范杨善洲,从县委书记到地委书记,35年仅住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跑遍全地区99个乡指导农业生产,退休后回乡义务植树造林、修路,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谢绝奖励,体现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可贵品格。每一名法院党员干部,所处的岗位不同,职责分工不同,共同服务于法院工作的大局。每一名干警要摒弃个人利益观念和小团体意识,充分发挥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重工作而不讲物质,重奉献而不讲提拔,求真务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法院的整体工作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推动汉江中院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当我们将奉献当做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就会加倍珍惜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做到求真务实,必须查实情。要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其出发点就是要掌握实情,根据实情做出决策和行动。要掌握实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迈开双腿,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百姓中间,走进厂矿企业,探访生产一线,多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用“心”去和群众交朋友,才能真正了解基层实际,体察群众疾苦,收获真知良策,解决突出问题。
做到求真务实,必须讲实话。群众反映强烈的,就是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的“假大空”现象。有些领导干部讲起话来充满豪言壮语,对上级只报喜不报忧,热衷于搞数字政绩,对群众隐瞒真实情况,极大地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讲实话体现的是一种党性原则。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实话,无论是对上级汇报,还是对下级讲话,都要做到实事求是。讲实话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能不能讲实话是对我们党性、人品的检验。我们要以讲实话为荣,敢于讲实话,坚持讲实话。
做到求真务实,必须做实事。任何工作,要取得成就,务须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干实事是人民群众的期待。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群众的实事、难事、具体事解决好,就会赢得民心、赢得群众拥护,就会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实实在在地抓工作,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做实事就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真诚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真正做到用心想事业,努力干事业。
做到求真务实,必须求实效。求真务实的落脚点,就是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实效是衡量发展成果多少、时间快慢、群众拥护与否的标准,是我们“求、务”目的的表现。我们做的一切工作,都要力求落到实处,求到实效。求实效就是对研究部署的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要力戒形式主义,严禁弄虚作假,防止做表面文章,“问题查找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人民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力求实现“解决突出问题见实效、建章立制见实效、改进机关作风见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全国各族群众做下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十八大报告也高度体现了重视民生、为民谋福的精神。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把为民司法的重点放到保障与促进民生上来,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通过公正高效的审判工作,关注民生福祉、维护人民权益。
人民法院做到服务人民,就是要切实抓好审判这一中心。人民法院的职能是审判,要贯彻司法为民宗旨,就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办好每一个案件。要通过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在审判管理、队伍建设和法院改革方面真抓实干,提高司法水平,依法保障民生,努力在司法领域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特别是涉及教育、医疗、住房、劳动争议、劳动保障等案件,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上述案件的审理,既要保障公平公正,又要做到及时快捷。因此,在审判工作中,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司法公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司法不公问题;通过进一步完善审判流程管理,提高司法效率,通过快捷公正的审判方式,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开审判制度,自觉将法院的司法活动充分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消除当事人的“合理怀疑”。
人民法院落实服务人民,就是要深化司法便民举措。要化解群众纠纷,实现群众诉求,真正做到解民忧,排民难,维民权,保民安,就必须及时掌握了解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司法需求。一是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把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为民10项制度、23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当事人诉讼引导,完善涉法信访处置机制,切实做到“听民声、知民意、暖民心、察民情”,切实解决“告状难”、“申诉难”问题。二是创新司法服务举措。在增强服务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方便当事人诉讼。通过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保障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平等参与诉讼。通过完善巡回办案机制,深化上门办案力度,及时解决群众纠纷。要以解决新形势下群众新诉求的观念指引便民措施,实现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提升司法能力,切实发挥审判职能,妥善审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案件。通过司法便民、利民、护民的各项举措的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